您当前位置: 首页-资讯 > -正文

莫让“开学季”成了“被骗季”!这些骗局需提防

来源: 常州日报2023-09-01 09:02:33

开学临近,骗子们也伺机“开工”,变着花招实施诈骗。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,让不少市民上了当,其中,有家长、有学生还有商家……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,莫让“开学季”成了“被骗季”。

小心班级群里的“假老师”


【资料图】

临近开学,为了便于沟通交流,老师们都会建立班级微信群、QQ群,及时向学生家长发布学校相关通知。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,混进班级群,假扮老师实施诈骗。

近日,市民田女士报警称:家长微信群里面有人冒充老师进群收学生材料费,27个家长通过向群里发红包的形式交纳费用,每个人被骗了176元,共计损失4752元。

近年来,骗子冒充老师诈骗的案件频发,明明骗术不高明,为何总能屡屡得手?对于孩子刚入学的新生家长来说,跟班主任还不熟悉,这些骗子的做法确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。

这些骗子会通过在社交软件上搜索关键词、蹲守在校园门口与家长套近乎、混进新生家长会等方式加入班级群;备注成某同学的家长,潜伏在群里摸清群内老师的活动规律;选择老师休息或工作的时候,将头像和昵称改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,冒充班主任老师在群里发布“学校收取书本费、资料费、班费”等虚假信息和收款二维码,要求家长转账。有时骗子还会一次混进多个账号,用其他账号冒充个别不活跃的家长,在“假老师”发出收款信息后回复“已转”“已支付”等消息混淆视听,诱导家长上当。

针对骗子进群、冒充、利用时间差行骗的“行骗三要素”,市反诈中心提醒市民,可采用“设卡”“标注”“拉长时间线+核实”来破解。具体来说,老师或家长等群管理员可通过设置“加群验证”防止骗子随意进入家长群;家长可通过给真老师设置备注名的办法把冒充者筛查出来,这样骗子冒充的“老师”一旦在群内发消息,马上就会“原形毕露”;学校收费一般不会紧急到要马上完成,家长可核实收费信息真伪后,再缴费,避免被骗。

警惕天降“大额采购单”

一笔突如其来的大订单,一批利润可观的采购需求,商家遇到学校老师电话称开学前有“大订单”,要小心了,这很可能不是“馅饼”而是“陷阱”。

8月18日,市民彭女士接到一位自称为某中学老师的电话,谎称需要订购260套花盆,彭女士信以为真,便添加了对方微信商定订单事宜。8月19日上午,对方联系彭女士称还需要购买一批花瓶和瓷盘,并附上货物的详细信息,彭女士回复其市场上无法买到这类货物,然后对方给彭女士推荐了花瓶厂家,称自己因与厂家有过矛盾不方便联系,让彭女士代为购买,可以赚取中间差价,彭女士便心动了。随后,对方发来三张分别为30万元、9万元、7万元的转账截图,称先将货款都付给彭女士,但需要两小时才能到账,诱骗彭女士先将货款分三笔共计24.5万元垫付给指定私人账户。后经朋友提醒,彭女士才意识到被骗,遂报警。目前,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
无独有偶。市民蒋某近日报警称,一自称是横山桥某学校的老师添加其微信,称要订购床垫,因学校工作繁忙,遂叫蒋某帮忙垫资购买,并提供了床垫供应商的微信。蒋某向供应商转账24.3万元购买完床垫后,发现被骗,遂报警。

“临近开学,不法分子冒充院校领导或者采购处老师致电受害人,谎称要订货、订餐,利用受害人急于促成订单的心理,要求垫付资金,诱骗受害人。”市反诈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这类诈骗具有涉及金额较大、骗子团队组织性强、高额回报诱惑性大等特点。广大商家接到大额订单时需保持警惕,正规单位采购,有明确的采购规章制度和流程,凡接到“学校”“消防大队”“政府部门”等单位名义要求采购订货的,务必要认真核实订货人身份和订货事宜。未确定对方身份的,千万不要先行垫付定金购买指定商品、不要轻易转账汇款,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供货商。一旦被骗,请立刻报警。

诈骗学生花样多

针对即将进入大学的“萌新”,骗子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——有热情帮忙,拎走行李一去不回的;也有发退改签网址,诱导提供验证码的;有提供刷单兼职,骗取保证金的;也有谎称发放奖学金,划走卡内钱款的;有冒充老师,骗取学费、班费的;还有冒充学长学姐进寝室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;有推销不良“校园贷”骗取钱财的;还有假意网络交友,实则诱骗投资进行“杀猪”的……

值得一提的是,当前,刷单返利、虚假网络投资理财、虚假网络贷款、冒充电商物流客服、冒充公检法、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%,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,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右。而刷单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、低收入群体和无业人员。

8月5日,家住桂花园的A某收到快递里有张刮刮乐,称扫码可以得红包,扫码后下载“DFK”APP,在平台里按对方要求刷单,被骗322000元;8月11日,家住西新桥三村的C某在家上网时,有人加其微信,推荐其下载“office家”APP,称刷单可以获得返利,投入后发现不能提现,被骗87500元;8月15日,北港辖区的D某在58同城找兼职,按要求下载“索为办公”APP,刷流量拿红包,后对方称其操作失误要加单,被骗11802元;8月30日,家住枫逸人家的B某按某微信群群主要求,下载“捷聊”APP,在该软件发布“抖音”关注任务进行刷单,按照对方指导操作,被骗59731元……

通过侦办的案件,警方发现有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兼职的方式赚取一些零用钱。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学生们急于找兼职的心理,通过微信群、QQ群、兼职网站等渠道发布“兼职刷单”的广告,以“高额收入、操作简单”为诱饵,实施诈骗。

市反诈中心提醒,所有网络兼职刷单、点赞返利、关注返利、完成转账任务返利等都是诈骗,大学生选择兼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,也要和家人多沟通,千万不要被小利迷惑。同时,大学生群体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理性消费,避免过度消费、超前消费。此外,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,不要点击不明链接,不要未经核实向陌生的个人银行账户转账,防止上当受骗。

(徐杨)

标签: